「動中禪社團」學生:李琪甘 2025.05.25
在這美麗的天堂「雲水軒」,我感受到無比的幸福、快樂與自由。在人生的後段旅程中,能真切地體會到佛經中所提到的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,共同學習與成長,這是多麼珍貴的因緣!在這一年中,我感受到佛教學系的老師們如同文殊菩薩的再現,我們因星雲大師的寬廣胸懷,而能享受他發揚人間佛教的志業,使我們得以在此地心靈成長,邁向另一人生的里程碑,讓人生更上一層樓。
成立社團的過程實在是一個特殊的因緣。在雲水軒的學習中,我發現這裡的學長們特別勤奮,除了參加早晚課、典坐、行堂和打掃外,他們還專注於深入研究佛陀的教義,早起晚睡、熬夜學習成為常態。這樣的覺察同時也提醒我作為護理背景的學生,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,長期久坐、久站或久臥都會影響健康的情況。
上學期,在上慧下勤法師的帶領下,我們首次回山進行了為期五天的禪修。在晨間的玉佛樓廣場上,大家一起活動筋骨,山中清晨的風帶來無限清涼,法師的運動教學既緩和又優雅。他教授的八段錦有助於肺部健康、強心、照顧脾胃、腎臟及三焦,對於身體的組織系統和骨骼肌肉健康都有所幫助。我也意識到,長時間讀書和缺乏運動對健康可能會有負面影響。於是,我勇敢地請求法師在本學期能否教我們這種運動,驚喜的是法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,展現出他深厚的慈悲心。
因此,社團由法師正名為《動中禪氣功》社團,每週二早上八點到八點半在三樓佛堂進行練習。為了招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,我們迅速行動起來,周麗玲學長則主動承擔了宣傳海報的製作,並多次負責佛堂的錄影拍攝。此外,湧輪學長創作的春天櫻花盛開中的《動中禪影集》更是為社團注入了美好的回憶。
意料之外的情況是,參加社團的人數意外達到近39 人,遠超我原本預期的15 人,這充分顯示了運動需求的迫切與老師的群眾魅力。我曾擔心服務可能不
周到,因此在社團組織架構中,我邀請到了淨智學長來帶領團隊,身為班長的他為我們提出了申請社團的建議。雖然學校的某些行政流程有變動,而申請講師費亦非易事,但我們慈悲的上慧下勤老師卻並不特別在意薪水問題,他的仁德與修養讓我深感景仰,彷彿像慈父母般照顧著我們。
當然,我們團隊還有秋妙學長、煙甲學長、婉玲學長和司茶的方君學長共同負責其他瑣碎的事務,還有參與佛堂環境莊嚴的學長們都是我們重要的支援角色。再次感謝他們的默默付出,讓這學期的團隊學習能夠圓滿完成。我心中常懷感恩,感謝諸佛菩薩的保佑,也感謝能有如此美好的機會與大家同住同學習,感受歡喜快樂與自在。
創立這個社團的主要動機,是希望學長們在努力學習智慧之餘,亦能保持身體健康。我期待這個社團能夠永續發展,在老師的春風化雨下,培育出更多的師資,減輕教學的負擔。我希望往後的團長及各幹部能持續培育新生代的師資,讓各界都有許多優秀的師資相繼出現。
最後,請大家不斷練習老師所提點的內容:
(1).從經行跑香開始,不同於散步,是以耳根聽腳步聲開始,照顧腳下每一步 的聲音,觀照動靜相生、動靜一如的道理。
(2).選定適合的場所,做動中禪十式的身心靈三階段的練習。十式有五分鐘, 打三遍,第一遍五分鐘以八氣口訣調身。第二遍觀照33 個呼吸的進出來調息;遍聽心生萬法的聲音。最後以坐樁的方式再聽五分鐘的海潮音,心如大海 靜無邊際不晃動,聲音像海浪無所不在,卻不離大海。向忘我的境界前行。
(3).選擇每日一個日常活動(如煮飯、洗碗、掃地、泡茶、喝咖啡),在過程 中觀照動靜相生、根塵同源,找回當下能生耳根覺受及能現聲音頻率振動的真心。
將日常活動與靜心練習相結合,觀察動靜之間的關聯,找回內心的真實感受。
在老師的指導下,我們一起向「忘我的境界」邁進。請回歸老師在
老師語重心長,不斷提醒我們,希望我們勤加練習。我們很高興與老師同行, 謝謝您。
另外自己在社團中學習到團隊合作策畫分工外,也學習到如何溝通協調, 凝聚力的重要性,厚厚的一本行政文書整理造冊,將有機會留下存查。
至於社團延伸的早餐自做自給「烘培班」,由於志工人力短缺,我常想這件
事是否需要再評估執行,如果人力少總不能長期由老師辛苦自己製作早餐,這樣是不好的。是否回到原點讓同學自己想辦法。如果是在家我們也能體會父母長期為家庭的付出,也要休息。長期以來師父們一直都很忙碌的,不能因為這個事沒法好好休息,我們並不希望如此經營,雖然製作早餐服務分享是好事, 我們再好好考慮吧,如果有更好的想法請提供給我們。真謝謝老師,有很多的不好意思呢,謝謝。我會很懷念老師的燒餅和披薩。
總而言之,這個社團充滿老師的慈悲與溫暖,和大伙學長們的相互扶持, 謝謝大家,我愛大家。
感謝大家,願我們一起在這段旅程中繼續成長!